
本文约4600字
阅读需要15分
在清朝,州县官常被称为“父母官”,他们官品虽不高,却肩负着一州一县安详昂扬的重担,压力果然不轻。有名县令王植《尝试语》有云:
夫县令何事,民事即其事。民之黠者为胥役,或藐法以蠹民,或舞文以欺官,是以拘谨之者有事;民之秀者在学校,缘何正品术,缘何倡风化,是以饱读动之者有事;民之愚者为乡役里氓,凡检朴之谈,礼俗之节,作奸罪犯之诫,是以晓谕之者有事。
这些话谈出了下层官员政务之繁、包袱之重。恰是在这么的重压之下,念书成为这些“父母官”们不行或缺的精神撑捏和实务依托。
那么,让咱们一齐来望望,他们的“书单”上会有哪些书。

《左传》书影。起原/中国国度文籍博物馆
当官还有指南书?
无论职位凹凸,下层官员的紧要身份是“官”,“为官之谈”是他们日常需要想考和追念的现实课题。这不仅关乎个东谈主宦途的进退,更径直影响到一方匹夫的福祉与场地治理的实效。因此,在他们的书单上占据中枢位置的,经常是“官箴书”。顾名想义,“官箴”,是针对从政者而冷漠的一系列谈德戒律和活动按序,本质包含为政理念和社会管束的奉行教养。
自先秦时期,“官箴”就已出现并逐渐发展,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纪录:
“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,命百官,官箴王阙。”
这段记录标明,“官箴王阙”轨制还是配置,此时的箴文创作以劝戒总揽者为主。战国末期,秦国配置了中央集权轨制后,箴文中酌量普通官员的本质越来越多。如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文件《为吏之谈》,便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官箴文,明确追念了官员的为政条款:
凡为吏之谈,必精絜(洁)廉明,慎谨坚固,审悉毋(无)私,微密韱(纤)察,悠然毋苛,审当奖惩。严刚毋暴,廉而毋刖,毋复期胜,毋以忿怒夬。

对于户口东谈主口记录的秦简。起原/里耶秦简博物馆
发展至隋唐时期,官箴的本质已从单纯的谈德按序编削为“官德告诫”与“治术传承”并重的形状。武则天编纂的官箴书《臣轨》,全书包含同体、至忠、守谈、平允、匡谏、诚信、慎密、廉明、良将、利东谈主十章,其中“平允”“匡谏”“诚信”“良将”等章,均波及治理匹夫的奉行教养。

国历君克己方式包。起原/影视剧《武则天》
到两宋元明,官箴书已绝对转向“治术传承”为主的实用模式。北宋陈襄的《州县提纲》明确将下层官员的日常治理算作主要本质,卷一从“廉”“勤”“慎”三方面对州县官员的谈德进行箴诫;卷二传授处理诉讼、独霸差役的时间;卷三、卷四则是带领州县官员怎样阻挠狱吏舞弊、管束狱囚,合理征收钱粮。这种对州县治理的醉心,在明代被吸收和推崇。明代官箴书在提神详尽系统的“大全”类型官箴书创作除外,以传授父母官员场地治理策略为主流。如吕坤的《新吾吕先生实政录》,这本书本质全面,包含民务、乡甲约、风宪约等,教导父母官员处理民务、管束乡甲、审理诉官司务,其中乡甲约重心先容了父母官员怎样管束乡甲,如“乡甲至要、乡甲事宜”等目,为初任父母官员提供了行政指南。
清代官箴书的创作达到顶峰,无论从数目上如故质地上,都跨越前代,并有向专科化发展的趋势。细究其原因,根柢在于清政府在建筑宇宙政权之后,恒久面对着强化中央集权与踏实场地治理的双重担务,需要在短时候内提高官员的修养与行政才智以真贵总揽。清政府高度醉心官箴传统的政治功用,并将其算作教养仕宦、按序活动、贯彻政令的报复用具。如顺治入关后,有鉴于谭泰、陈名夏等东谈主粗暴自恣、背德植交、蔑法罔上,便授意大学士王永吉撰写官箴书《御制东谈主臣儆心录》,以按序官员魄力。之后,雍正、乾隆都曾颁布过股东官箴书流传的计谋,在最高总揽者的支捏下,各级官员也积极写稿编撰官箴书。

国历君克己方式包。起原/影视剧《甄嬛传》
“速成”县令大揭秘
在清朝,官箴书的类别大约有以下几种。
最初是大型详尽类官箴书,这一类官箴书涵盖朝廷表里的官僚体系,本质包罗万象,上至内尊驾至州县,无所不有,是清朝“公事员”入官场的全观念指南。如郑端所著《政学录》,编录朝廷各部门、官员的责任,州县官的为官教养、行政手段。五卷本质中,卷一主写内阁与六部责任,包括吏部选考、户部财税、礼部仪制、兵部军务、刑部审断、工部工程及科谈职能(科谈官员具有纠劾仕宦、封驳政令、巡察场地等权利);卷二主写各省官制与职掌,涵盖督抚至州县各级机构及属吏责任,兼论官评与吏品;卷三主写初任准则、日常政务按序、居官立政要则、高下级关系处理及钱粮征收管束等具体实务;卷四主写仓储蕴蓄、赈灾济荒、顺序巡防与盗匪弭捕;卷五主写诉讼审理、东谈主命婚配奸情田土等案由处理、状式刑具及截留管束。
同期,也有为下层官员准备的愈加细密,精确化做事的官箴书。如黄六鸿的《福惠全书》,编录了场地行政的资格、教养、体会等,全书共分为三十二卷,卷一《筮仕部》主写初入宦途的各项历程,含谒选、掣签、领凭、辞行及整装就职等仪节,以致细述了怎样阅读详尽类官箴书,以及办饮宴、招家丁等智力。卷二至卷五为《莅任部》,详载接印、出堂、谒庙、发告示、设号簿,并论谨关防、查布置、驭公役、忍性气、承事上级、待绅士等履职要务。从怎样上岗到外交同仁再到公文写稿,一应俱全。

国历君克己方式包。起原/影视剧《雍正王朝》
卷六至卷十属《钱谷》与《编审》《清丈》诸部,专论地丁、漕粮、冗赋之征比解支、编审户册与清丈田亩之法。卷十一至卷二十为《刑名部》,系统涵盖刀笔、截留、验尸(含检骨、保辜等)、审盗、缉逃、判奸及反逆重案之审理历程。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三为《保甲部》,载保甲编制、巡防、西宾、奖惩条例及禁赌、防火等场地顺序本质。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七分离为《仪式部》与《教导部》《荒政部》,包括祭祀、考试、劝农、开辟、蕴蓄、施助等礼教与民生治理。卷二十八至卷二十九为《邮政部》,释驿传管束、马匹调配与差务应付。卷三十至卷三十一为《庶政部》,载漕运、河工、修路、禁邪教、育婴等杂项政务。卷三十二《进步部》论布置之仪,包括清盘钱粮、了案、辞谒、文书酬答及就职新职等全历程。
这本书本质之普通,答复本质之细节,令东谈主叹为不雅止。在莫得网罗的期间,粗犷这便是清代下层官员们的“百度”,凡遇事不了了怎样操作的,都不错在《福惠全书》中找到处罚方法。曾担任过清代父母官的方大湜、刘衡和延昌,都曾将《福惠全书》算作“父母官就职必备竹帛”之一。由此可见,在那时,这本书在父母官中的流行进度。

国历君克己图
除此除外,还有一种官箴书的类别是“用具书”。清朝版图浩大,民族稠密,各地风土情面不同,面对的问题也不同。官员也不行能事事都通,样样拿手。因此,清朝官方就编修了一些实用用具书。这些书也不错细分为两类,一种是文化类,如《满汉六部谚语》,波及六部各学问名词的满汉互译;又如《衙签字目》,编录清朝从场地到中央的衙签字称。
另一类则愈加迫临具体奉行,为下层官员面对的政务处理问题提供处罚想路和方法,包含法律、审判历程、水利灌溉、饥馑拯救、大众工程、学校、科举、食盐管束、军事事务等等。如《名法指掌增订》,本质以解读《大清法规》为主;《疏河心镜》,本质以阻挠、治理河患为主;《救荒政略》,本质以救荒赈灾为主。

《大清法规》书影,乾隆三十三年(1768)增修本。起原/故宫博物院
风土情面一册通
官箴书除外,施政所依赖的基础法律条规和经典传统著述,亦然下层官员不行不读的。前者如《大清法规》和《(六部)刑事包袱则例》,为处理刑名钱谷、窥探参劾等公事提供基本依据;后者如《洗冤录》《农桑辑要》《农政全书》《授时通考》等,则是历经时候检修、凝合前东谈主贤慧的实用文籍。

《农政全书》书影。起原/中国农业博物馆
下层官员不行或缺的基本资料还有场地志。场地志算作系统纪录某一地区户口、地盘、钱粮、版图、东谈主文与俗例等基本情况的文件,早在明代,就被视为父母官就职必读准备,这一作念法至清代已被下层官员巨额吸收,成为他们了解民情、老练场地的报复门道。
同期,一部分下层官员还会亲身担任起编撰场地志的认真东谈主,虽然,重修方志的前提当然是熟读旧志。顺治时期汝宁知府金镇,就以修志算作东谈主生追求之一。他刚上任汝宁,就恰逢河南巡抚贾汉复在全省界限发布“修志信牌”,督促河南各地守令从头整理各府、州、县的场地志。在巡抚的敕令下,金镇以万历《汝南志》为原本,新修出《汝宁府志》,并邀请当地绅士,作小序15篇。
对于金镇来说,《汝宁府志》的出身实属不易。那时,《汝南志》并无官方藏本,几经落魄,金镇终于寻得一部旧志手本。然则该书因历经战火,不仅编次错落,且本质多有残败脱漏。尽管如斯,他并未停步于此。金镇在记叙修志规划过程时卓绝提到,每逢公私约会,他必向同寅与乡绅详询腹地风土典故,毫不放过任何访问之机;更亲身驱车乡野,行走阡陌之间,访耆老、问民俗,实地验证风情,为方志寻找资料。有了《汝宁府志》的教养后,迁任扬州知府的金镇第二次修撰《扬州府志》时,就显得自如好多。

御铭端石霭霭融砚,清乾隆。起原/故宫博物院
修身文娱两不误
清代下层官员身上兼具文东谈主与官僚的双重身份,其阅读兴味兴味也反应出这一特色。他们既从大家文化中获取文娱,也持续着传统文东谈主的阅读偏好,其中诗词文集与各种经史子集就偏受他们喜爱。诗词不仅是交际附和的用具,更成为他们排遣政务压力、寻求精神慰藉的报复门道。曾任江西泰和县知事的徐迪惠,记录我方阅读诗文和史册的感受谈:
簿书之暇,辄取《史记菁华录》及《汉书·艺文志》对读,以考古今学术源头。
夜深,则诵唐东谈主绝句自遣,尤喜高适、岑参边塞诸篇,觉金戈铁马,与窗外山风相和答。
间又取《全唐诗》中元白附和卷,手录数十首,令小胥习歌之,以代丝竹。

国历君克己方式包。起原/《宇宙长河》
清朝的下层官员,历经多年寒窗苦读,方求得大官公役。然则他们的宦途多半便停步于州县佐贰,竟日陷于钱谷刑名之务,既难膺显擢,亦鲜有进步之机。白天忙于处理各种政治,应付上级下属,早年念书时的抱负,也经常被琐碎的公事与僵化的体制消磨殆尽。怀宝迷邦,有志无时,叹东谈主生多艰,他们在诗文中寻得至好,在历史中照见幸运,在渴望与现实的落差间找到均衡,从而赢得深入的情愫慰藉。
虽然,除了相对而言属于严肃类型的竹帛,在演义十分流行的清朝,下层官员劳苦之余,也会读几本平庸文体消遣文娱。《聊斋志异》《三国志》《红楼梦》等,均是那时官员之间的流行竹帛。如曾任江浙一带多地知事的陈其元在《庸闲斋条记》中就写谈:
“余少时读《聊斋志异》,至夜分不愿释卷;后官山左,每遇疑狱,偶忆《聊斋·折狱》诸篇,反覆寻味,颇有发悟。”
说我方少小所读的《聊斋志异》,令他在断案时屡有启发,因此反复不雅看。

国历君克己图
又如曾任山西太原县知事的何宗逊十分热衷于读演义,每天睡前都要读一段方肯入睡:
寓宣武门外,案头置《桃花扇外传》《军师补》《朝市丛载》数种,夜深辄一展阅,以当卧游。

《聊斋志异》手稿。起原/辽宁省藏书楼
更有如曾任广东四会县知事的杜凤治这么,擅自翻阅艳情演义《品花宝鉴》短促被别东谈主发现,用《法规全书》盖在上头装作庄重读物的。
由此可见,演义对下层官员的招引力,十分不小。
清朝的下层官员们,以经史子集安顿士东谈主灵魂,以法规官箴应付平庸政务;在诗文中委托渴望,在演义中寻得生动得志。念书,对于他们来说,既是作事需求,亦然精神撑捏。
参考资料:
1.、俊文主编:《官箴书集成》,合肥:黄山书社,1997.
2、柏桦:《明清州县官群体》,天津:天津东谈主民出书社,2003.
3、郭成伟编:《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究诘》,北京:中法令制出书社,2003.
4、周保明:《清代场地吏役轨制究诘》,上海:上海书店出书社,2009.
5、胡恒:《皇权不下县?清代县辖政区与下层社会治理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书社,2015.
6、任福兴.清代官箴书与场地社会治理究诘(1644-1840)[D].山东师范大学,2021.
7、朱忠飞买球·(中国大陆)APP官方网站,叶国安.清代下层官员都在读什么书[J].文史寰宇,2023,(08):4-9.
Powered by 买球·(中国大陆)APP官方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